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山水林田湖草沙管得咋样——自然资源领域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综述

2021-11-05 09:042700中国矿业网

  既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又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我国自然资源领域抓生态、促经济、保民生,三管齐下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2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了公众关心的有关情况。

  耕地红线守住了吗?

  陆昊说,根据“三调”成果,虽然我们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完成了2020年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任务,但形势依然严峻。

  耕地“非粮化”管控问题突出。过去十年耕地主要净流向国土绿化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这有其合理性,但一定要有规则、有节奏、有管控、有明确规划。

  程序性、实质性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时有发生。2020年例行督察发现各地存在违法违规建设占用破坏耕地问题7371个,涉及耕地70.47万亩。

  一些地方耕地占补平衡要求落实不到位。过去法律规定主要针对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在农用地之间转换规定不够。

  按中央部署,将出台一揽子措施,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前的过渡期要及时出台针对性措施。目前已选择五个省份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三条控制线划定。

  陆昊说,要充分暴露各种矛盾分歧,明确矛盾处理规则。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等农产品生产,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在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方面,既要管住“非农化”,也要管住“非粮化”。

  坚持完善占补平衡。实事求是落实任务,县域内确实无法补充耕地时,可在省域内补充,严格跨省补充耕地。强化执法监督,一是多用技术手段,通过每半年一轮次遥感监测发现问题线索;二是动真格,对非法实质性占用耕地毫不手软,严肃查处。

  城市外延式扩张扭转了吗?

  陆昊说,从“三调”结果来看,我国城乡建设外延式扩张态势还没有根本扭转。

  人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三调”结果显示,过去10年全国建设用地总量比“二调”时增长26.5%,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9.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8.3%增至62.71%。从数据看,建设用地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总体是吻合的。

  但实际上,我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不够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全国城市及建制镇用地总规模1.55亿亩,村庄用地总规模3.29亿亩,低效闲置用地问题突出。

  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促进乡村振兴,都需要土地资源支撑,未来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扭转城乡建设外延扩张态势是一个重大问题。

  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作用。三条控制线中的城镇开发边界是依据自然地理格局划定,城镇建设必须严格限定在边界以内。

  要严格实施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跟着可持续发展项目走,首先要保证基本民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要大力度推动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继续完善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鼓励各地更大力度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

  要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下大力气完善各领域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强化源头控制,加强项目生成阶段集约审查。全面开展各类开发区和园区用地普查,使园区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重大改革进展怎么样?

  陆昊说,党中央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

  自然资源部牵头起草并报经中央研究审定、印发文件,建立了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天然林保护修复、林长制、严格管控围填海、湿地保护修复等10多项重大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改革稳步推进,包括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统一确权登记,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加快落实空间规划体制改革,推进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等。

  陆昊说,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一些重大问题的技术逻辑搞透了,决策就有依据,如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多年冻土面积减少对生态系统影响,三江源地区草原退化与冻土层变化的关系,宜草地区种树与地下水位下降的关系,滨海生态系统发展“蓝碳”的科学计量等等。要全面研究并吸收全社会智慧,形成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良好局面。(新华社)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项目大看台
◆近日,广西中煤地质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广西中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崇左市江州区15000亩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项目总金额6.15亿元,建设期三年。项目将通过田、水、路的综合治理,将旱地改造为水田,改善土质状况,提高耕地质量。 何思蓉 ◆3月23日,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公司中标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标

0评论2022-04-11483

杭州出台二十条自然资源新举措促进扩大有效投资
       1月26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强保障促发展优服务 助推扩大有效投资的通知》,重点聚焦以更大力度强化要素保障、以更实举措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更优服务打造营商环境三个方面,推出20条新举措,增强用地保障对扩大有效投资的推动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以赴强保障,让好项目不缺用地指标。坚持“指标跟着项目走&rdqu

0评论2022-03-30480

全国人大代表孟海建议:支持研究开发柴达木盆地盐碱地
青海省全国人大代表孟海建议,支持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地开展研究开发,让祖国“聚宝盆”成为“大粮仓”。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

0评论2022-03-14164

首场“部长通道”释放重要信号: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财政的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保夏粮夺丰收这场‘硬仗’。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3月5日,

0评论2022-03-07474

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建议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长期保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建议,应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以提高全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东北黑土地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指出

0评论2022-03-07279

踔厉奋发正当时——看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开年新谋划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年的谋划,将为全年的工作指明方向;开局的部署,将为事业的成功提供保障。这个虎年的春天,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心怀“国之大者”,肩挑使命担当,积极谋划、部署今年工作,观大势,谋定位,立举措,促发展,以“虎虎生威”之势开新局,奋力“起跑”向未来,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严守耕地红线

0评论2022-03-04491

2022年全国两会自然资源热点前瞻
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2022年的春天如约而至。   回眸过去一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召开。这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

0评论2022-03-02344

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中国时隔多年重启这项普查
万物土中生。土壤中有什么、产什么,大概率我们就吃什么。近日,国务院宣布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就是要回答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问题。   我国分别在新中国成立初和改革开放后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时隔多年重启这项普查,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粮食安全。我国已连续18年实现粮食丰收,这个了不起的成就,意味着我们打破了粮食的周期性波动规律,饿肚子成为遥远记忆,中国人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但不能掉以

0评论2022-03-01439